國外網站投票同性戀名人
- Mar 03 Thu 2011 15:33
(資訊)The Gay-List: Your Favorite Gay and Bisexual Male Celebr
- Mar 03 Thu 2011 15:24
(分享)同言無忌-不想勉強嫁人 又怕父母傷心
(分享)同言無忌-不想勉強嫁人 又怕父母傷心
- Mar 03 Thu 2011 15:22
(分享)同言無忌-就是會恐同 何必強迫接受
(分享)同言無忌-就是會恐同 何必強迫接受
文/開心幫幫主
Q:你在之前的專欄中曾經提到,即使是身為同志的父母,卻沒有義務 一定要接受子女的同志傾向!這種觀念讓我十分意外和不解,因為我記得你也說過,如果能夠選擇,很多同志其實也並不願意當個同性戀,他們只是被迫接受自己的 同志傾向。因此,如果這是一個「無法改變的事實」,父母如何能否認呢?(嘉義 小天)
A:在我們所置身的社會中,有一種普遍卻不一定會被人們承認的現象,那就是「恐同症」。
到 底什麼是恐同症呢?恐同症是根據英文單字homophobia翻譯而來的一個詞彙,最早是心理學家喬治·溫伯格(George Weinberg)在他的著作《社會和健康的同性戀》裡創立的新詞。它可以分解為兩個希臘單字:homo表示「相同」,phobia表示恐懼,因此,它其 實就是homosexual(同性戀)和phobia(恐懼)的混合詞,同志給了它一個非常貼切、傳神的中譯名,叫做「恐同症」。而在「維基百科」的資料 中,對「恐同症」更有一句一針見血的描述,那就是「對同性戀和同性戀本身,沒有理由的憎恨和恐懼」。
說「恐同症」是一種普遍卻不一定會被人 們承認的現象,真的是一點也不誇張,因為不管是東或西方,包括教會人士、其他宗教及民間團體,乃至有男性沙文主義或異性戀霸權思想的個人,都會對同性戀採 取歧視和敵對的態度,其中比較文明的人,是會藉媒體或遊行等方式,來宣傳同性戀是一種不道德、是有罪的觀念;還有一些比較激進的暴力份子,甚至會到同志出 沒的場合,進行恐嚇或毆打的暴力行為。
雖然同志經常強調,喜歡同性只是一種和多數人不同的選擇,和不道德有任何關聯嗎?更不該被視為是一種罪惡啊!遺憾的是,包括父母在內,他們雖然對同性戀一無所知,但對同性戀者,卻有著一種「沒有理由的憎恨和恐懼」。
所以小天,我並不是說父母排斥同志子女是對的,我只是希望同志認清現實,如果不幸你的父母有嚴重的「恐同症」思想,那是大環境給了他們根深柢固的觀念,要靠同志個人的力量對抗,是困難且充滿無力感的。
(如果你對同志親子或家庭議題有任何疑難雜症,歡迎來信寄到電子信箱GLclub@hotmail.com,每週二開心幫幫主將為你在版上解答。)
- Mar 03 Thu 2011 15:21
(分享)同言無忌-女友家長反對 T婆哀沒有明天
(分享)同言無忌-女友家長反對 T婆哀沒有明天
Q:我是一個T,我的女友經常因為父母的管教嚴格,而不太敢跟我傳簡訊或是講電話,這樣子的狀況已經一年多了。
上 上個禮拜,她跟我提出分手並且還說:「我爸媽的管教太嚴,有一次我爸發現妳的簡訊,很生氣地把所有簡訊刪掉,並且跟我說不准和妳在一起了。」我聽完頓時覺 得,難道爸爸媽媽就一定要把我們的感情世界管得死死的嗎?難道就沒有商量的空間?不能退一步大家來談談?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去說服女友爸媽,一想到 就令我好頭痛,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做才能得到這兩邊父母的諒解?(彰化 幻羽)
文/開心幫幫主
A:很多同志在提到自己的感情受挫時,都會憤憤不平地表示:除了喜歡的對象是同性外,我們的感情和異性戀是一樣真誠的,為什麼家人不但不能給我們祝福,反而要採取嚴厲的禁止手段呢?
話雖有理,但卻不一定行得通,從一個最簡單的角度思考,異性戀的父母會認同子女的對象,是因為他們認定對方,將會是子女的終身伴侶而給予期待與祝福,但同志的父母要期待什麼呢?
就算他們真能接受孩子的同志身分,但仍然無法相信,對方能成為孩子的另一半,更不要說是期待他們在成家之後,能夠生育第二代。
因此,同志伴侶到底是要父母認同什麼呢?如果只是你們口中所謂的「真愛」,而無關婚姻的法律認可與生活實效,那有沒有父母的同意也只是一種「形式」,而不會影響你們的感情發展啊!
我 經常會建議身邊的同志朋友,即使我們對自己的同志身分毫無自卑,也深信自己能和異性戀一樣,追尋到屬於自己的真愛,但我們卻不能忽視,其間是有不一樣的遊 戲潛規則的,甚至,正因為我們是同志,就不要去走異性戀的模式,一如父母即使不接納我們的同志身分,仍無損我們追求做一個快樂同志的可能。
當然,對還要靠父母養育的年輕同志而言,或許現階段會被壓制,但等你到了30歲以後,當身邊有些異性戀為離婚而煩惱、痛苦時,我們還正處於黃金歲月的開端,因此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獨立的能力,而不是只期望其他人的認同!
(如果你對同志親子或家庭議題有任何疑難雜症,歡迎來信寄到電子信箱GLclub@hotmail.com,每週二開心幫幫主將為你在版上解答。)
- Mar 03 Thu 2011 15:19
(分享)同言無忌-同志比例 南北有差別
(分享)同言無忌-同志比例 南北有差別
文/開心幫幫主
Q:我是南部一所大學大三的學生,記得剛進大學時,我總以為身為同志的壓力會減少很多,因為可以向同學甚至是家人出櫃了,但情形並不像我想像的順利,我周遭的同學似乎還是相當保守,連帶我也不敢向他們提起我是同志了,當然更不要說是對家人出櫃了。
我想請問你,在台灣男生中,同性戀的比例大嗎?還有南北部的比例會有差嗎(GAY:直男)?(台南Oscar)
A:如果我們同意「同志是先天生成的」此一論述,那麼,南北部的同志比例,當然應該是和所占總人口的比例是相符的,但不可否認,北部的同志似乎比南部多,大城市的比例就更多得多,原因或許如下:
第一,每到農曆年節,台北的同志好像突然就少了很多,這顯然是和異性戀一樣的,因為到台北工作或求學的外來人口本來就很多,在感覺上,同志的比例會更高些,因為有些同志為了怕被家人逼婚,或是嚮往台北同志有較為開放或多元的生活空間,所以他們更會搬到台北了。
第二,這當然也和風氣的開放有關,像是從民國100年元旦起,在台北市政府的施政計畫裡,就有一項「市府想給同志一個家」的官方政策,將北市打造為同志友善城市的計畫。
相對的,南部政府固然尚未如此先進,甚至有許多同志竟可以將同志身分和現實生活做「完整的切割」,像我就認識一些南部同志,他們非但沒有出櫃或被逼婚的煩惱,甚至還會非常理所當然地表示,「雖然我是同志,但以後我一定會結婚的。」
雖然有如此大的城鄉差距,但我卻也深信,別人是否能接受我們的同志身分,大多數還是取決於我們的能力、個性和人際關係,如果我們是一個受同學喜歡甚至肯定的夥伴,那他們接受的程度,當然也會相對提高。
(如果你對同志親子或家庭議題有任何疑難雜症,歡迎來信寄到電子信箱GLclub@hotmail.com,每週二開心幫幫主將為你在版上解答。)
- Mar 03 Thu 2011 15:14
(分享)同言無忌-伴侶父母難接受 想幫他一起溝通
同言無忌-伴侶父母難接受 想幫他一起溝通
- Jan 19 Wed 2011 21:37
(分享)同言無忌-態度曖昧不清 還怕引糾紛
(分享)同言無忌-態度曖昧不清 還怕引糾紛
- Jan 19 Wed 2011 21:36
(分享)同言無忌-男同娶女同 婚姻互助行不通
(分享)同言無忌-男同娶女同 婚姻互助行不通
- Jan 19 Wed 2011 21:31
(分享)同言無忌-從直男變同男 小說無中生有
(分享)同言無忌-從直男變同男 小說無中生有
- Dec 29 Wed 2010 16:27
(分享)同言無忌-身分認同 沒隨年齡提高
(分享)同言無忌-身分認同 沒隨年齡提高